马旭阳消息,马旭阳报道,不久前,小米公司官网忽然呈现了许多关于自动驾驶的各类职位,一个明显的信号——小米也要造车了,马旭阳表示,这曾经是造车赛道上数不清的第几名选手。
近两年来,除了一些传统车企之外,跨界造车也火了,地产造车、互联网造车,快递造车...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这座金矿,让一切玩家都趋之如骛。
但是,不论你要造什么样的车,挖多大的“金矿”,都离不开向淘金客们“卖铲子”的商人。而在新能源汽车范畴,宁德时期就是那个车企们都离不开的“铲子”商人。
在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宁德时期的市值打破10000亿,成为了创业板首家市值过万亿的的上市公司——而这个数字,相当于比亚迪、长城汽车以及上汽集团三家车企市值之和。
在中国企业的市值幅员里,这是金融、白酒、互联网之外的独一一家来自制造业的硬核科技公司。
为什么是宁德时期?这样的造富神话,还会呈现下一个吗?
01、造富神话
宁德时期的胜利绝非偶尔。
目前,宁德时期三大业务分别是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资料。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期主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最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相当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心脏”。其占整车本钱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本钱、续航里程、平安性及充电效率等方面,都与电池质量亲密相关。
因而,作为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之上的宁德时期无疑正处于最好的赛道之上,并且能够预见的是,在短期内,这种红利还会维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宁德时期的崛起,离不开宝马集团的助推。
2012年,华晨宝马在筹备首款高端纯电动汽车“之诺1E时,最终决议放弃比亚迪,选择和成立仅一年的宁德时期协作。相比比亚迪自产自用的封锁运营形式,宁德时期则采用了完整不同的开展思绪,比方积极开放供给,且同时统筹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条腿走路。
开放的态度为宁德时期带来了不少时机。宁德时期和宝马集团共同开发了“之诺1E”的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期担任消费制造。尔后,宁德时期就成了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域独一一家电池供给商。
借助与宝马的协作,宁德时期疾速翻开了动力电池市场,成为国内首家胜利进入国际车企供给商体系的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作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供给商,宁德时期具有业内最普遍的客户根底。不只是特斯拉、戴姆勒、宝马、群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全球知名头部车企的中心供给商,在国内市场,宁德时期同样为上汽、一汽、吉利、宇通、北汽、蔚来、小鹏等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
庞大的客户网络为宁德时期带来了宏大的利润。
数据显现,2018-2020年,宁德时期的停业收入分别为296.1亿元、457.9亿元、503.2亿元,净利润分别达33.87亿元、45.60亿元、55.83亿元,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宁德时期完成停业收入191.7亿元,净利润19.52亿元,涨幅均超越100%。
另外,从股价看,从2018年上市以后,宁德时期的股价就一路高涨,特别是在去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展示大幅上扬,股价与上市时相比,已上涨了超16倍,是名不虚传的白马股。
从市占率看,宁德时期的开展势头也十分迅猛,数据显现,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宁德时期以32.31GWh的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51.8%,连续三年蝉联第一;二线企业龙头比亚迪,即便有内供的优势,市占率也仅有宁德时期的1/3。
方方面面来看,宁德时期的确匹配得上万亿市值,而这样一个公司的降生,也离不开天时(消费晋级)天时(好赛道)人和(本身实力)等种种要素。
值得留意的是,宁德时期还在把这种优势继续扩展。
公开信息显现,宁德时期目前曾经全方位切入到了出行范畴,其投资范畴除了动力电池之外,还包括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充电桩等行业。
能够看出,宁德时期的野心,远不是一个电池供给商那么简单。
02、格局未定
固然短期内,宁德时期的成果还无人能超越,但关于其他车企来说,也并非毫无时机。
眼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正在发作快速革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曾经进入到下半场。在这场晋级赛中,新能源汽车不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而是具备储能等不同功用的智能网联设备。
这也意味着,企业们不只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的垂直供给链,还将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的根底设备、5G网络、车载操作系统和相关应用的开展将在将来15年加快脚步。
新能源汽车晋级开展,势必会触及的方方面面的范畴,但整个产业链上,最被看好的自然是动力电池企业。毕竟,不论新能源汽车怎样革新开展,作为储能安装,动力电池都可谓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电池的请求也会不时进步。
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如何处理被燃油车吊打的里程和电池的平安性问题成了关键,谁能率先完成变革,谁就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抓住风口。
当然,这样的考验,也是宁德时期必需要面对的。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最普遍运用的三元锂电池,普通由正极、隔阂、负极,再灌入电解液制造而成,而这样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应该在300Wh/kg左右,正负不超越20Wh/kg。要想将能量密度进步至350Wh/kg,还需求寄希望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或者固态电池。
除此之外,普遍应用的锂电池也具有潜在的风险性,一旦内部或者外部发作短路,在极短的时间内,电池就能释放出大量热量,易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在高温下会被点燃,最终招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而现有防止自燃的主要手腕无外乎,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优化BMS热管理系统,采用陶瓷涂覆与耐高温的隔阂等等。
但这些方式并未彻底铲除电池系统的平安隐患。
因而,行业内普遍把将来的电池开展寄予在固态电池上,但目前国内的固态电池开展间隔大量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宁德时期也表示,这一时间至少要到2030年。
因而,目前来看,没能在这一轮动力电池控制住主动权的企业,都早早地将眼光锁定在下一代动力电池的赛道上,下一个十年,谁抢下了固态电池,谁就抢下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的先机。
除此之外,资金短缺也是各大电池企业们必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范畴。而目前,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曾经从最激进的阶段换挡至较为温和、逐渐交由市场主导的阶段。因而,那些依托政府补贴开展起来的车企以及厂商们将来不得不选择勒紧裤腰带。
数据显现,当2017年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减小,2018年全面退坡并推出“双积分政策”,我国动力电池高速增长也暂告一段落。同一时间,宁德时期的增速也从90%的高位,一降落到2019年的38.8%,再到2020年的9.22%。
可见,对宁德时期来说,最好的时期或许曾经过去。进入行业革新加剧、政府补贴削减的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宁德时期将迎来新的危机和应战。
03、孰能胜出?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除了面对来自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压力之外,竞争对手们对市场份额的虎视眈眈,宁德时期同样不可小觑。
数据显现,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分别为:宁德时期、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时期上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和欣旺达。
从目前的的行业排名看,电池厂商们被分为了几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宁德时期和比亚迪。从2016年到如今,它们根本稳定在前两位,曾经具备相对垄断的位置。
剩下的则是第二梯队,截至2021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5中,除了宁德时期和比亚迪之外,还包括中航锂电、LG化学、国轩高科,都算是第二梯队选手,其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时进步。
其实,在2016年以前,比亚迪不断稳居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销售冠军。转机始于2017年,宁德时期凭仗其三元电池反超,至此比亚迪成了“千年老二”。但在去年3月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线上发布会上高调推出经过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这款电池主打平安性和低本钱,电池还将全面搭配到最新的旗舰车型比亚迪汉上面,有反攻的趋向。
而国轩高科间隔两者还有一点差距。此外,中航锂电目前还未登陆资本市场,但数据显现,2020年,中航锂电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升至3.55GWh,市场占有率到达5.6%,排名从第6位升至第4位,其本身开展也比拟快速。
从固态电池的研讨上看,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清陶能源、宁德时期、赣锋锂业、辉能、北京卫蓝、卡耐新能源等都走在固态电池研发前列。
据理解,清陶能源目前已开发出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到达430Wh/kg,量产阶段可到达300Wh/g以上;宁德时期在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硫化物基固态电池方向都有研讨;赣锋锂业年产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消费线已建成试产;卫蓝新能源2019年在江苏举行了固态电池项目奠基,方案于2020年建成年产0.1GWh固态电池消费线;辉能科技称2023年将开端全固态电池试产,2024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而一边,车企们也在攒足劲头进军电池竞争范畴。
去年7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微博宣布,行将展开的动力电池业务,不只提供应本人运用,还将与比亚迪一样对外出卖。
除此之外,群众及宝马、吉利、长安、长城和上汽等传统整车厂以及造车新权力们,都有了本人的动力电池投资规划或产线规划,经过成立合资公司、自建电池厂等方式,展开在动力电池范畴的深度规划,以至有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整车厂们鼎力规划动力电池并不让人感到不测。固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宁德时期还是处于遥遥抢先的位置。但一时的技术抢先并不意味着永远抢先,随着新技术不时涌现,政策补贴的消逝,竞争对手的奋起直追,电池行业终将会迎来一场大洗牌。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在剧烈的竞争之下,“宁德时期”版的造富奇观能否继续演出,我们拭目以待。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