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几乎确认了特斯拉公司(Tesla Inc.)上周将进入印度,这激起了球迷的欢欣鼓舞,其中一些人已经订购了多年的电动汽车。但这可能证明该公司目前最艰难的市场。
1月13日,这位全球首富在推特上写了一条“按承诺”的推文,以回应特斯拉博客上的报道,该汽车制造商正在与印度多个州进行谈判,以开设办事处,陈列室,研发中心-可能一个工厂。
德里大学20岁的学生Nikhil Chaudhary说:“这确实在发生。” Nhilhil Chaudhary于2019年初帮助创办了印度的Tesla粉丝俱乐部,并在听到这一消息时称自己“疯了”。
现年34岁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市公司董事阿伦·巴特(Arun Bhat)同样喜出望外,他表示,终于有可能他能够摆脱他在2016年订购的特斯拉Model 3的影响。
尽管进行了所有宣传,但特斯拉进军印度还远未完成。Tesmanian博客文章引发了马斯克的回应,该公司正在与州官员进行讨论,但尚未决定在印度建立基地。马斯克的回应是在当地媒体进行了数月未经证实的猜测之后作出的。特斯拉驻北京代表拒绝置评。
尽管印度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拥有新兴的中产阶级,但它并没有推出电动汽车的欢迎垫,与邻国中国不同,在中国,特斯拉在美国以外设立了第一家工厂,现在主导了电动汽车的销售。 。
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约占中国年汽车销量的5%,而印度不到1%。多数市场观察人士预计,由于政府的慷慨补贴,渴望在中国年轻,向上流动的人口中寻求更环保的汽车以及坚实的充电网络,在短期内,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将领先于其他国家。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全球约60%的公共慢速和快速充电点都在中国。瑞银集团(UBS Group AG)分析师在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模型并开发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印度一直在采取行动,但规模不尽相同。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5年,它启动了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更快采用和制造计划(FAME),承诺提供90亿卢比(1.23亿美元)的补贴,涵盖从电动三轮车到公共汽车的所有内容。2019年推出的第二代FAME计划规模更大,有1000亿卢比用于鼓励电动汽车购买和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贴纸震撼
印度还将电动汽车的商品和服务税从12%减至5%,自2019年8月起生效,远低于对其他汽车征收的高达28%的关税,这引起了丰田汽车公司等公司的批评。
但与中国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诺仅在2020年就在充电站上花费27亿元人民币(4.16亿美元)。国有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表示,计划在四年内投资251亿元人民币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国做出更大承诺的另一个迹象。这些支出是在几年来大量补贴消费者电动车购买以启动市场之后做出的。
成本也将是主要的绊脚石。
印度的FAME计划对降低特斯拉潜在客户的价格无济于事,因为电动汽车有资格获得补贴的上限为150万卢比。据BNEF分析师艾伦·汤姆·亚伯拉罕(Allen Tom Abraham)称,特斯拉的价格将更高,因此将不符合资格。
入门级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的起价为265,740元人民币(约合40,960美元),而从上海出来的Y型运动型多功能车跨界车,一次充电可行驶近600公里(373英里),费用为339,900元。加上出口费用,在印度零售的特斯拉上贴上的标签将使它超出大多数驾驶员的承受能力。
印度所有汽车销售中的约75%发生在10,000美元及以下的价格中,约占中国平均价格的一半,而仅占美国平均价格的25%,这意味着即使特斯拉最负担得起的汽车也可能只吸引约1%的价格。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亚伯拉罕表示。他说:“在印度这样的市场,他们可以预期的销量将非常非常小。”
制造甜味剂
CEEW能源金融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增长,未来十年的价值可能接近2060亿美元,该报告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30年将需要超过1800亿美元的投资。
在像印度这样大的国家,对于特斯拉来说,市场份额很小的产品可能值得,特别是考虑到该公司在富裕和具有环保意识的印度人中的品牌知名度很高。“关于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的教育至关重要,”乔杜里在特斯拉印度粉丝俱乐部网站上写道。“我们必须教育人们关于可持续能源。我们需要告诉人们对其生活的积极影响。”
据德勤印度合伙人兼汽车行业负责人拉吉夫·辛格(Rajeev Singh)称,特斯拉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名字-“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是有吸引力的”-而且印度的豪华车市场也有望以约15%的速度增长。德勤预测,未来五到七年,大约是整个市场的两倍。
知情人士在9月份表示,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计划提供约1.7万亿卢比的奖励措施,以吸引全球性公司设立制造业。美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大约有二十多家公司,包括三星电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公司(称为富士康)和纬创公司承诺建立手机工厂。
但是,特斯拉至少在最初很可能会被进口。甚至像Bhat这样的狂热者(目前在孟加拉国的班加罗尔公司董事,目前驾驶现代Kona EV)对于挑战也很现实。他说:“除非在当地组装工厂,否则它将是利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