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80后还有90后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小浣熊,干脆面,还有托肥这样的零食,而这些零食可是当年80后90后放学冲向小卖铺的动力。不过提到课后的小零食来说,就不得不提起当年5毛钱一包的辣条,而辣条受欢迎的程度绝对是一剂绝尘的。而作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来说,卫龙绝对是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甚至曾经走向过国际市场,而且在海外的购物网站当中,曾经卖出过天价,也成为海外网购市场当中的网红国货。而在创立近20年之后,近日卫龙集团正式提交了赴港上市的招股书,开启了赴港上市的进程。
根据相关商业消息显示,早在3月31日为龙已经完成了IPO融资,并且以每股成本4.48美元募集到了资金5.49亿美元。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消息显示卫龙目前的总股价成本为20.93亿,因此次融资价格来进行计算的话,卫龙在未来如果能够成功上市的话,整体估值将会超过600亿人民币。而一旦卫龙成功进行IPO敲钟的话,那么卫龙集团也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辣条第1股。但其实即便是能够成功上市,但也并不意味着卫龙集团能够高枕无忧,而辣条这样的食品,始终摆脱不了垃圾食品的标签,而且今年以来各种网红品牌对于卫龙在辣条市场当中的侵蚀,也是辣条集团目前心中难以消弥的一种隐忧。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卫龙集团的名头,但是其实很有人去了解,对于卫龙集团创始人刘卫平的背景。1978年刘卫平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刘卫平的家乡,其实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刘卫平未来的创业方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刘卫平的家乡平江县,坐落于小山坳之中,有着悠久的酱干豆制品的制作历史。要知道,早在300多年间平江县的酱干豆制品就被清朝列为了朝廷供品,所以在平江县当地几乎人人都非常精通酱干豆制品的制作手法。而作为卫龙集团创始人的刘卫平,其实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到了很多的手艺,当然也吃了很多的苦。
从小刘卫平就学习对大豆的筛选和浸泡,以及酱甘卤制等相关的生产工序。刘卫平还经常挑着扁担走,十几里的山路,把家里生产的酱干豆制品背到公路边来进行吆喝售卖。而在高中毕业以后,刘卫平选择随着打工浪潮南下,在广东打工的过程当中,刘卫平看到几千人的工厂,被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通过机器生产可以说能够保证很高的生产效率,随后也就产生了创业的想法。而且郑峰1998年平江县遭受巨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农业产量深受其害,原本制作酱干豆制品制作的原材料的大豆从7毛多一斤瞬间涨到了1.5元一斤屎的酱干豆制品行业陷入到危机。而当地作坊的师傅们为了应对大豆价格的暴涨,就想到用评价材料来代替,于是面粉和面筋就成为了全新的原材料,做成一款条状物进行售卖,味道又与豆干酱干类似,而这个就是辣条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