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7-11曝光后厨乱象 食材篮子放垃圾桶上等:店铺 因为看到了奇怪的东西 所以3岁以前的记忆被删除了?错 最便宜A15手机!iPhone SE3现货被抢空:3月末发货 税务部门:邓伦偷逃税经提醒整改仍不彻底 力压丰田卡罗拉!比亚迪秦PLUS 2月狂卖2.2万台:再夺A级 Redmi K50系列幽芒配色公布!比iPhone 13 Pro苍岭绿好看多了 美的集团:MCU芯片年产量达千万颗 2024年量产汽车芯片 140万的奔驰S级借给出被撞!修车4万借车人只赔500 剩下 邓伦偷逃税被罚缴1.06亿元:和薇娅一样 系税收大数据分 上海:目前没有封城 也不必封城! 澳大利亚制造太空基础设施的核动力希望 随着旅行的回归 贝塞斯达的SkySquad制定了2022年百万美元的增长计划 Electric Last Mile股价因SEC调查而暴跌 这些Freshworks校友正在改变B2B支付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Growfin的合作方式 AvocadoCoin提议使用区块链为牛油果行业创建一个去信任和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突尼斯智能能源初创公司Wattnow筹集了130万美元的A轮前融资 微软支持的FAST加速器选择了12家非洲初创公司 2022年泰国最有价值的独角兽公司 YC支持的尼日利亚保险科技初创公司Curacel推出新产品Grow 想在虚拟现实中闻到气味吗 一家位于佛蒙特州的初创公司拥有这项技术 [Graphis] Gals Suzu Mitake 美竹すず/美竹铃 - Lip Hook Kiss 科技初创公司推出免费搜索引擎 为数万亿个健康相关概念识别关键意见领袖 创业泡沫现在是创业声望电视节目泡沫 根据与大公司的协议IU开发的技术可推进药物研究 Opalia参加培养奶竞赛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问题 [Graphis] Gals Rui Hiduki 妃月るい/妃月留衣 - Wildcat 新的豪华乘车初创公司试图在Uber与Lyft上发力 风险投资推动供应链创新 再遇集体杀跌 中概股底在何方? 吉林: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 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DGC] NO.1088 北条麻妃 Maki Hojo 写真套图 昨日新增本土“3507+1647”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9例 河北新增本土“13+185” 尚在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2例 在线创业公司每年筛选1000万份工作申请 巩汉林回应前国脚冯潇霆 演小品怎么丢脸了 医院试点项目推动HealthTech阿肯色州的成功 过去一年与NFT相关的初创公司收入超过2.6亿美元 前StanChart高管的初创银行资金来自阿联酋金融公司 BEN RICHTER推出IT服务和咨询初创公司 Fleet认为公司应该租用笔记本电脑而不是购买它们 UB计划通过资金和指导培养WNY初创公司 费城初创公司获得福布斯的赞誉 以人为本的战略如何带来更好的创业成功 前沃尔特迪斯尼首席执行​​官鲍勃艾格支持元界初创公司 吉林省医疗物资只能满足2-3天需要 将进一步强化学校防控 再遇集体杀跌 中概股底在何方? 非洲移动金融科技Moove在A2轮融资中筹集了1.05亿美元 UA研究人员的初创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疾病指纹 法国初创公司+Simple为其保险科技解决方案融资9000万欧元 总部位于布列塔尼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SeaBeLife获得140万欧元融资
  首页 » 资讯 >

再遇集体杀跌 中概股底在何方?

2022-03-15 14:44:57来源:

再遇集体杀跌 中概股底在何方?

上周,美国证监会(SEC)点名5家中概股称有“退市风险”,使得中概股经历了一波集体“杀跌”。拉长时间轴来看,中概股经历的又何止一回冲击。

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4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280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261只个股股价下跌,占比高达93.21%。缩短时间轴来看,今年年初至今,就有184只中概股跌幅超过20%,53只中概股股价跌至腰斩甚至更低。

再看价格,超过70%的中概股跌破5美元/股,69只中概股股价甚至不足1美元,280只中概股的均价只有7.47美元/股。面对如此“便宜”的价格,中概股的性价比是否已经完全凸显?又或许,此时已不再是价格便宜与否的问题?面对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在美中概企业又能做些什么?

一场历时一年却依旧来势汹汹的普跌

从一年间的跌幅排行榜来看,跌幅超过90%的中概股多达39家,股价下跌超过95%的有14家。分行业来看,多以教育服务、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烟草为主,包括掌门教育、E家快服、天睿祥、高途集团、精锐教育、朴新教育、好未来、逸仙电商、雾芯科技等跌幅皆超90%以上。

观察最新一周的走势,美股重要指数均下跌,其中,中概股指数下跌幅度最大达到20.9%,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5%,罗素大盘指数下跌2.9%,标普500指数下跌2.9%,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罗素小盘指数下跌1.1%。

具体来看,上周共有62家中概股下跌超过20%,滴滴出行以52.99%跌幅排在首位,逸仙电商下跌44.09%居次,雾芯科技下跌43.35%。市值排名前十的中概股除网易(-7.07%)和中国人寿(-7.2%)外,跌幅全部超过10%,京东股价一周下跌24.53%,拼多多下跌22.15%,百度下跌19.24%。

面对中概股的超跌,有人认为长期投资逻辑没有变,有人却表示,估值模型已经被“打断”,很难价值再发现。

“我觉得自己快失业了。”某美资基金负责中概股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自嘲道,“从去年开始,内部合规部门就开始将中概列入禁买行列,到现在也没有变化。”

该投资经理称,不少重仓中概股的投资机构业绩受到了较大影响后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将对中概股的指令从“控制仓位”逐步转为“禁买”和“清仓”。他表示:“刚开始仅是部分机构,而后有更多的机构都陆续加入这一行列中。”

另一位在美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对记者表示,机构的估值模型通常覆盖3~5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过去对中概股的估值模型已经完全被推翻,逻辑被打断甚至“打穿”。“就像是长跑运动员失去了双腿后,虽然还可能通过努力实现其他成就,但一定不会再是长跑运动员了。”

关于中概股是否已经足够便宜,两位投资人都提出了一致的观点:确实跌出了性价比,但不是机构投资的性价比,而是个人投机的性价比。“永远都有人从高风险中获得高收益,但我的建议是再观望一下。”上述基金管理人表示。

也有观点认为中概股的性价比已经凸显。

易方达基金在上周发布的《致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联接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中表示,目前旗下产品所主要投资的中概互联网公司因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估值已是相对低位,并在信的最后写道:“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理性定投可为路,时间玫瑰显价值。”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14日表示,大部分消息已在去年12月被大幅报道,且年初至3月10日前中概股已下跌18%,此次抛售的幅度确实超出预期。投资者情绪疲弱、宏观数据不佳以及近期盈利预测下调也可能是下跌的原因。尽管如此,随着政府刺激政策开始起效以及一季度业绩公布,盈利增长势头有望提升,从而支撑MSCI中国和中概股。

国泰君安也在研报中表示,此前针对《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的中美谈判市场存在达成和解的乐观预期,但本次列入警示名单表明双方并未取得一致,因此导致事件落地后大跌,目前板块估值已回到疫情底部水平,相关权重股业绩与估值性价比突出。在中概互联板块调整较为充分,公司回港上市已无制度障碍且融资规模对市场影响有限的情况下,当前不宜过度悲观。受国际紧张局势及美国加息影响,短期不排除进一步下探,但板块长期价值仍在,建议静待板块指数与市场情绪调整到位后投资机会的到来。

能做的不只是等待

2022年3月10日,美国证监会(SEC)发布公告,根据HFCAA,认定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5家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并纳入临时被识别名单(provisional list)。若上述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主要是审计底稿等相关核心数据),则将被强制退市。

3月11日凌晨,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对于近日美国证监会发布消息,依据HFCAA认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中国证监会表示已经注意到了相关情况,并称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

证监会表示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愿意通过监管合作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虽然SEC根据HFCAA对中概股进行识别并非突发事件,今年年初SEC颁布了针对中概股公司的意见函,旨在引导中国公司就其各类风险提供更准确、直接、透明的信息披露,但点名部分公司的偶发依旧冲击了中美针对上述法案存在达成和解的乐观预期,大跌也随之而来。对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除了等待能做些什么?

对此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 & Myer LLP)资深律师钟雪垠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HFCAA的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聘请了注册于美国之外的审计师,且PCAOB认定在其注册地无法完整开展检查或调查,SEC有责任持续识别该公司并予以披露。

“因此,企业除了等待可能还会面临几种选择,一是选择一家非中国大陆的审计机构替换现有审计机构;二是计划私有化,为二次上市铺路。”

“我们认为未来中美监管层面进行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仍有空间。”德汇国际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 LLP)全球合伙人、北京管理合伙人刘思锐也对记者表示,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有众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代表了中国市场最为活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主体。一方面,中概股公司在本阶段应当在专业律师及中介团队的协助下继续积极探索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工作方案;根据HFCAA中的申报规定,公司需要积极履行并谨慎落实相关材料提交和信息披露工作。另一方面,中概股的信息合规问题涉及复杂的制度协作问题,需要中美的监管层协商合作,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受到跨境监管环境变化影响,也确实有很多我们的客户以及其他中概股公司希望进行回港、回A的操作,在境内进行二次上市。”刘思锐进一步表示,总体而言,中概股主要的应对方式包括三种:

其一,在香港市场进行再次上市,具体方法例如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及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其二,进行私有化,并且在私有化后回内地或香港上市交易。其三,完全遵守SEC的要求接受相关审计核查,继续在美国交易。“无论如何,我们建议中概股企业准备积极的应对预案,与我国监管机构、境内外专业团队保持密切沟通。”

据王宗豪统计,大部分中概股(52家公司占中概股总市值的96%,包括20家已经两地上市的公司)目前已经具备香港二次上市资格。另外,港交所和监管机构正就放松不符合利润要求的 “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规则进行磋商。他表示,假设最终规则与生物科技公司适用的规则相似(市值高于15亿港元),大约超过41家中概股公司有望获得香港上市资格(占中概股总市值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