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投资领域当中,无数人景仰巴菲特的投资人物奇迹,但是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曾经风靡全球,而且巴菲特递交的持仓报告也是所有的投资者最宝贵的股票投资学习资料,但时至今日,没有人能够超越巴菲特所创造下来的创富神话。为什么人们不能够复制巴菲特的成功呢?其实巴菲特认为没有人喜欢慢慢变富的一个过程。要知道,巴菲特在30岁才赚到人生第1桶金,那就是100万美元,而经历了7年,巴菲特赚到了1,000万美元,但是对于巴菲特99%的财富基本上都是50岁之后才获得的。
可以说巴菲特的收益率仔细算下来还是比较低的,而从50岁之后巴菲特的财富曲线才从线性爬坡变成了几何数级的爆炸性增长,这样的一种滚雪球式的创富增长,让人感到特别的惊奇,而这其实就是来自于复利的力量,也俗称是利滚利。当然除了巴菲特本人的谦逊品质和远见和坚持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周期的力量,时间才是最大的复利,简单的说就是巴菲特遇上了一个比较好的运势。巴菲特曾经也说过,巴菲特一生的荣辱与共,其实都和自己的投资并无关系,只不过是搭上了美国国运发展的顺风车。巴菲特经历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那时社会经济形势蒸蒸日上,对于美国的企业盈利的是源源不断,可以说在当时金融大环境十分的友好。
而且在80年代以后,美国长期利率持续下滑,从20%左右的利率一直下滑到3%,甚至曾经达到过1%和2%,而在那时也是催生了美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其实很多的时候投资更像是一场伴随着国运起伏的赌博游戏,而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能够让每个人都得到时间的亏,则往往并不容易。而在1992年的时候,巴菲特就非常完整清晰的阐述了价值投资理念,并且紧紧盯着美国国运开始衰微的日不落英国帝国。而当时英镑随着英国经济日渐衰退而导致国际地位下滑,不过英国仍然在维持一英镑兑换2.95马克的高汇率水平,所有的人都看出英国是在虚张声势。
所以在1992年9月份,索罗斯带着100亿美元去狙击英镑,全球的基金经理也没人忘记那场血腥的货币风暴,而在那场血腥的货币风暴当中,英国政府被迫动用了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仍然难逃惨败收场,被迫推出了欧洲的汇率体系。而索罗斯也是凭借着一人之力击败了英国的央行,而从此之后索罗斯一战成名甚至曾经掀翻墨西哥,横扫东南亚,不过最后败走香港。这位金融大佬做空游戏也无一不是关于各个国家命运的豪赌。